重跑一场“合马”,欣赏魅力合肥
【时间:2023-11-22 15:0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作者:周洲】
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蓄势三年重磅归来的“合马”刚刚结束,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甄国栋对本届赛事给出了“平安顺畅,精彩圆满”的高度评价。回顾2023合肥马拉松,“双金”赛事的高水平、高规格和高影响力让人印象深刻,合肥的城市形象和城市个性也因这场奔跑盛会而更清晰立体。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这届“合马”的赛道上,放下竞技的紧张感,用游人的视角欣赏这座大湖名城融汇古今、风光无限的独特魅力——
2023合肥马拉松路线图
起点:融创公园
2023合肥马拉松鸣枪开跑的起点定于滨湖新区融创乐园,这里既有充满绿意的小公园,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更有各类妙趣横生的娱乐休闲设施和“炫酷”的科技互动设备。风景与生态,历史与人文,古典与现代在此紧密交织,相得益彰,体现着合肥这座城市古今交融、传承创新的“融创”之美。
一城千年
合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年积淀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素养在2023“合马”赛段中也可窥见一斑。途径的安徽名人馆是全国首家地方籍名人展馆,从远古、秦、汉、唐、宋、元、明、清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里汇聚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巢氏、姜子牙、曹操、李白、白居易、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等在安徽历史中留下重要足迹的人物也在此纷纷“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名人馆还拥有全国最大全息多媒体展厅和全国唯一声光电高科技场景,借由高科技手段以及多达21万余件的标本、古籍等各类文物,人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面对面,沉浸式阅览安徽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了解安徽的前世今生。
安徽名人馆旁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是2023“合马”欢乐跑终点的前一站,马拉松精神中的“团结奋进、坚韧不拔”,与这里展现的渡江精神高度契合。
四十公里的马拉松无法详尽合肥的丰富内涵和厚重底蕴。赛道之外,还有记载着三国时期古庐州城旧事胜景的逍遥津公园,包公故里、包公祠、包河大道、包河公园等无处不在的包公元素,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名人故居李鸿章故居(李氏家族旧宅),皖中地区古民居建筑典型代表、原淮军将领吴毓兰和吴毓芬的宅邸吴家花园……深沉的历史塑造、浸润着这座城市,也滋养每一个到来的人。
一路青绿
合肥被誉为“绿色之城”,在淝水的环绕下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早在1992年,合肥就被列为国家首批园林城市。在这样一座城市森林中跑一场马拉松,是名副其实的有氧运动——一路欣赏巢湖边“八百里湖天一色”的壮丽景象,于安徽省内唯一的万亩城市水网森林滨湖湿地公园折返流连,在国家最高标准6级疗养水平的“天然氧吧”间畅快呼吸,穿过合肥市最大休闲公园塘西河公园,抬眼凝望远处的合肥“绿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最终到达安徽“省会绿心”骆岗中央公园……以生机勃勃的“绿”为底色,在绿水青山间持续向前奔驰,这是合肥描绘的“绿色合马”图景,也是城市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全程“科创”
作为一座因科技而腾飞的“科创名城”,2023“合马”的科技元素必不可少。沿着巢湖,可以经过承载一代合肥人科学记忆的“三角楼”——安徽省科技馆,远观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在一座座高科技企业云集的现代化大楼下感受热烈的科创氛围。除此之外,回顾2023“合马”全赛程,包括移动ECMO(人工肺救护车)在内的各类应急医疗设备、贯穿全程的智能赛事管理系统、5G网络传输和智能跑步装备等“黑科技”齐齐亮相,也让数万跑友重新认识合肥这座城市和它浓浓的“科技范儿”。
终点:骆岗中央公园
一路的风光旖旎和古今交错,终于抵达2023“合马”的终点——全球最大的中央公园“骆岗公园”。公园由废旧机场改造而成,曾经的跑道变为长达3公里绿意盎然的大草坪,曾经的机场航站楼变为城市展馆,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3.7倍。如此设计和规模,足见合肥在寸土寸金的地段“先建公园,再建城市”的发展魄力。据《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未来15年,骆岗公园将既是城市功能的新核心,也是生态功能的新核心,是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在一望无际的开阔草坪边尽情奔跑,湖泊湿地、树木花卉、鸟语花香将人带入一个隔绝城市喧嚣的生态绿洲;儿童乐园和随处可见的野餐帐篷让人感受到合肥这座城市气定神闲的“慢生活”;骆岗机场旧址展现着合肥辉煌的民航发展史,见证这座城市“黑马”奔腾一般的城市发展速度;应用低碳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全域海绵”系统、自动驾驶观光车、无人售卖车和依托全域感知物联体系打造的公园智慧运营系统,无不彰显合肥“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2023“合马”在此画上圆满句点,人们对合肥的了解和喜爱也由此深入。
“合马”,绝不仅是一场奔跑而已。当厚重历史拥抱现代文明,当大湖名城遇见体育竞技,合肥想要展现给世人的还有更多。以“合马”之名,合肥期待与你继续携手向前,一路感受!(徐婧澜)
相关文章
